本網訊(通訊員 李經華)脫貧攻堅以來,漢陰縣累計實施飲水安全項目359個,國家投入財政資金 1.5億元,飲水安全工程項目量大面廣,為了管好用好、發(fā)揮飲水工程資產的最大效益,縣財政適當補助管護費,按照“農村供水市場化、供水服務智能化”的理念,探索建立了規(guī)劃化建設、科學化提質、市場化管理、智慧化運營的飲水安全體系,不僅解決了全縣6.8萬貧困人口飲水安全難題,而且極大提升了全縣農村供水水質。其主要做法是:
市場化管理,激活生產運營活力。該縣堅持市場主體原則,深化農村供水體制改革,走出一條農村供水管理服務市場化,政府、企業(yè)和群眾多贏的路子。一是出臺管理制度?h財政局配合水利局深入鎮(zhèn)村調研,印發(fā)了《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》、《明晰水利工程產權落實管護責任工作方案》、《漢陰縣深化農村供水工程“量化賦權”工作方案》等,為農村飲水安全市場化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。二是推進量化賦權。按照“國家投資為主建設的農村供水工程主體部分產權國家所有,入戶工程產權歸戶所有,單位、企業(yè)、個人投資興建的供水工程產權投資人所有”的總體原則,重點對國家投資為主的農村供水工程進行確權、登記、頒證。縣財政局、水利局依據工程建設成本和各方投資比例,在做好工程竣工驗收、審計的基礎上,對工程進行清產核資、資產評估和產權量化。在確保工程產權不變、公益屬性及保值增值的前提下,國有性質的農村供水工程放開經營權,以村為單位,將村內國家投資的供水工程捆綁,由鎮(zhèn)人民政府與專業(yè)化的水務公司簽訂租賃協議,由水務公司負責運行管理,保障當地群眾(貧困戶)用水安全。目前,全縣10 個鎮(zhèn)均成立了水務公司,實現了市場化運行。三是落實三個責任?h財政局、水利局等部門承擔行業(yè)監(jiān)管責任,各鎮(zhèn)承擔工程管護主體責任,供水公司承擔運行管理責任,建立權責清晰、協調高效的責任體系。每年末,縣財政局配合水利局,聯合各鎮(zhèn)人民政府對供水進行考核,對連續(xù)兩年群眾滿意度差的供水公司可解除租賃協議,重新選擇企業(yè)承包經營。
落實管護費,保障公司正常運行。該縣對水務公司運行管護費采取財政適當補助、水務公司有償供水、收益群眾籌資籌勞方式。一是縣財政適當補助。每年縣財政預算飲水安全工程經營管理和維修養(yǎng)護費用100萬元,并將每年水利建設項目資金結余資金納入維修管護資金,縣財政局根據供水規(guī)模、管理難度等因素,對水務公司予以獎勵,并進行嚴格考核,按照每年水務公司考核得分情況適當增減補助。二是水務公司籌集。水務公司通過有償供水方式籌集工程管護經費,收費標準通過“一事一議”方式確定,也可以參照縣物 價部門指導價格或國家有關規(guī)定收取水費。 三是受益群眾籌資籌勞。水務公司通過協商或“一事一議”方式,要求受益群眾籌資或投勞對水利工程進行維修養(yǎng)護。
智慧化運營,健全服務保障體系。近年來,由漢陰縣財政局籌資,縣水利局積極延伸拓展管理服務功能,建設“一個中心,三個平臺”,全面推行智慧水務,極大的方便了群眾用水安全。一是建成漢陰縣農村供水管理中心。通過互聯網將20人以上集中供水消毒運維平臺和監(jiān)控平臺上的數據收集,中心可遠程查看各供水點運行情況,并對水質、用水量等數據遠程監(jiān)測。二是建設智慧化監(jiān)控平臺。在水源地安裝高清攝像頭,在標準化水廠安裝智能監(jiān)控和預警設置,并與管理員和河湖管理信息化平臺實現信息共享。三是建設智慧制水平臺。各水廠引入全自動制水水質水量控制系統、全自動加藥系統、全自動水質消毒系統,制水時只需定期備足藥劑即可。四是建設智慧繳費平臺。群眾只需在手機安全“漢陰掌上水務”APP,即可獲取用水情況、查詢賬單、在線報修報裝等信息,通過微信、支付寶等繳費,極大方便群眾。
日前,漢陰縣積極探索制定了《漢陰縣政府投資形成已使用在建工程轉固管理暫行辦法》,對各領域政府投資形成的在建工程產權確認登記、轉固賬務處理、資產后續(xù)管護、監(jiān)督檢查和責任追究做了明確規(guī)定,并集中組織開展了對全縣各鎮(zhèn)、各部門近10年來財政投資形成的各類已使用在建工程全面清查統計和轉固,將以“供水工程市場化管理”模式為示范,采取承包、租賃、拍賣、股份合作、資本注入等多種方式,探索出一條發(fā)揮資產效益最大化新路徑。